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鄧麗偉
編者按:
當心靈向往美,人間便勝似仙境。美之于日照,是山海間的色彩,是唇齒間的味道,是善良樸實的人文,是浪漫治愈的生活。即日起,大眾網日照特策劃“日照這么美”系列視頻,從不同角度生動展現日照之美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鄧麗偉 于志強 見習記者 宋佰玲 日照報道
4月25日,一條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火了。視頻中,一位操著莒縣口音的老大爺正在認真地清理地上的泥土和垃圾。經過拍攝者與其對話得知,老大爺在賣菜結束后,為了不影響環境主動清理。視頻中,老人笑呵呵地說“這些我捎走,又不沉!”。
隨后,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輾轉聯系到此條視頻的拍攝者胡光民,據他介紹,當時拍攝這條視頻是4月22號,在莒縣浮來山街道莊疃農貿市場,當時看到老人正在清理攤位上的垃圾,便好奇地走上前詢問并隨手拍攝,發布在他的視頻號上,沒想到引來這么多網友的點贊和好評。
“人的教養和財富地位沒有關系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老人學習!”胡光民笑著說道。據記者多方尋找得知,老人名叫宓連登,是莒縣浮來山街道響波頭汪村人,今年已經81歲了。
初見宓連登,他正在菜園里忙活著,只見他衣著樸素,褲腿上還沾滿了些許泥土!拔屹u菜十幾年了,天天都這樣,自覺把垃圾帶走,腳底下干凈了,咱自己看著也舒服!卞颠B登笑著說。
記者了解到,宓連登是周邊集市上的“老攤主”了,每次逢集,他都會騎著三輪車,到菜園里收割好自己種的大蔥、蒜頭、菠菜、韭菜等,拿到附近集市上去賣。
每次趕集,宓連登總會將自己賣的菜收拾的干干凈凈。蔥、姜、蒜等這些從地里拔出來的總會帶著些泥土,所以每次宓連登都會將這些泥土、爛葉一點點清除干凈。等到賣完菜之后,再把地面的垃圾打掃干凈自己帶走。每次下了集,菜賣完了,宓連登的攤位也收拾得干干凈凈了。
他說,泥土、垃圾多了,人家來買菜可能擔心不夠秤,而且還影響集市上的環境衛生,所以順手就帶走了。宓連登還說,自己買菜十幾年了,每次他都是這樣做的。
“咱把菜弄干凈不能讓人家花冤枉錢,這是自家地里種的,多點少點不要緊,不能虧了人家,年齡大了重活也干不動了,就種點菜,自己也吃不了多少就拿去賣,咱能給孩子減輕些負擔我試著挺好!卞颠B登說。
有網友在視頻下方評論道,教養是刻在骨子里的。81歲的莒縣“賣菜大爺”宓連登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,但是老人家用他的善良、樸實,溫暖了無數人的心。
采訪最后,宓連登又騎上了他的三輪車,載著滿滿一車綠油油的大蔥,前往集市繼續去賣了……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鄧麗偉
在日照,有這樣一位書迷,他讀過的“小人書”超過10000本,他的“書房”里流淌著一段“光陰的故事”。他叫楊鳴,一個有情懷的讀書人。[詳細]
4月20日17:30,65歲老人王均蘭在將帥溝村附近走丟,至今毫無消息,家人萬分著急,發布尋人啟事,盼望其回家。[詳細]